碧玉也在旁邊接話,“宜威将軍昨夜宿在府裏。”
沈清蘭點點頭,這沒什麽奇怪的,昨晚到家就很晚了,沈家絕對做不出把人趕出去的事情來。
左右不能下床,沈清蘭也沒穿外裳,斜靠在床頭,丫頭們端了水來洗漱了,又吃了幾口粥,冬梅去廚房煎藥。
沈清蘭問翡翠,“你不去徐家了?囡囡見不着你該哭了。”
翡翠低頭搖了搖,“囡囡現在在徐家已經習慣了,并不是非婢子不可。”
沈清蘭瞧她的神色,擔憂起來,“那你以後還去嗎?”
翡翠沉默了一會,才輕聲道,“……不去了吧。”
沈清蘭皺眉,覺得不太對勁,剛要追問,碧玉已經帶着氣說道,“小姐,她自己還傻傻呆呆的懂什麽呢,您別問她,問也問不出什麽來,要婢子說,您只等着,三天之內,徐戶書要是登門找您了,您看着可以,就把翡翠嫁過去,要是三天內徐戶書沒來,或是态度不滿意,就把話說明白了,從此各不想見拉倒。”
翡翠仍是低着頭,一個字也沒說。
沈清蘭想了想,“碧玉說的在理,成與不成都沒必要拖下去,咱們翡翠是個好姑娘,也不稀罕他,何必牽牽扯扯,沒完沒了。”
“小姐,郭姨娘來了。”秋月剛把碗筷收拾出來,這會兒站在門口請示。
“快請進來。”沈清蘭立即打住話題。
郭姨娘進來的時候,倒把沈清蘭吓一大跳,那兩只眼睛又紅又腫,也不知哭了多少,才成眼前這模樣。
“小姐……”郭姨娘疾步過來,聲音哽咽。
沈清蘭坐直了去拉她,“姨娘。”
郭姨娘輕輕抱住她,眼淚又出來了,但沒有哭出聲,沈清蘭萬分感動,也抱着她,軟糯糯地哄勸,足有一盞茶的工夫,才算止住那眼淚。
“阿彌陀佛,小姐是個有福之人,受了這番劫難,将來就都是大富大貴、平平安安了。”
沈清蘭笑,“托姨娘的福嘛。”
郭姨娘又将她反反複複地端詳,目光在她手上停留許久,那雙手本身纖長白嫩,如今橫七豎八地劃了不知多少道口子,又殘留着顏色古怪的膏藥,實在說不上好看,她小心摸了摸,嘆了好幾口氣,“看這手,便知你身上是怎麽模樣了,萬幸的是,臉上沒有留疤。”
沈清蘭撒嬌自嘲,“可不嘛,本來就醜,再添幾道疤,可就沒法見人了,可見老天也憐憫我。”
“又胡說了。呸呸呸。”郭姨娘嗔道,“小姐哪裏醜?小姐的容貌賽過天上嫦娥。”
說笑一番後,郭姨娘才漸漸平緩下來,沈清蘭又問起她和齊姨娘近日情況,郭姨娘又蹙起眉頭,嘆氣落淚。
“姨娘,是不是出事了?”
郭姨娘卻只是搖頭,“小姐安心養傷就是。”
等她走後,沈清蘭詢問秋月,“你沒有去法泉寺,這幾天府裏有什麽事,該清楚的。”
秋月點頭,“确實有點事,因小姐受傷,婢子便沒禀報。”
“何事?”
“齊姨娘上次不是從衣箱裏翻出個寫了生辰八字的布偶嘛,查出來了,是假的。”
“什麽?”沈清蘭驚訝,撐着往上坐了坐,“好好說說。”
“那布偶并不是當初在申州時放進衣箱的,而是來會州後才放進去的。”
沈清蘭呆了一下,“這麽說,便不是齊姨娘懷孕時所為。”
秋月道,“不錯,更證明齊姨娘污蔑太太,齊姨娘已經堕胎一年,太太何須再放一個布偶?不過,齊姨娘看上去也不像是有意污蔑,她可能也是……”說着,頓了一下。
“你是說,齊姨娘也不知此事,而是有人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放進去,借此挑撥她與母親的關系?”
秋月略略沉吟,“還說不定,齊姨娘瘋得更厲害了,前言不搭後語,連人都快認不得了,她說她不知情,誰知道真假?”
沈清蘭皺眉,“等等,這事是怎麽查出來的?如何知道布偶是在會州放進衣箱的?”
“是查到了紅葉,春蘭有一天發現紅葉鬼鬼祟祟地,就跟上去看,卻見她在園子裏繞來繞去,繞到一個隐蔽的角落裏,不知在那做什麽,春蘭過去一看,抓了個現行。”
“她在做什麽?”
秋月憤然道,“她在挖坑,坑裏埋了個小罐子,裏面裝着一個荷包,荷包裏有一大塊金子,足有三指大小。”
沈清蘭驚呆了,“金子?你是說,紅葉藏了金子?”
“看起來是這樣,可紅葉買進來才多久,她來的時候只有身上一套舊衣裳,查過的,一窮二白,別說金子,連個銅子都沒有,她這半年裏跟着齊姨娘,哪裏能掙得來那麽大一塊金子?便是齊姨娘,首飾不少,可那樣大的金子,也未必有吧?”
沈清蘭吸了口氣,知道這事有蹊跷,但也不能因一塊金子就牽扯到布偶身上。
“金子來路不明,最多疑心為偷盜,何況還要有更多證據才行,那布偶是怎麽回事?”
秋月道,“金子還在其次,目前也确實沒有定罪為偷盜,因為太太詢問了郭姨娘和齊姨娘,都沒有丢過東西,關鍵是那個荷包,荷包的布料和所用線,與布偶一模一樣。”
沈清蘭大驚失色。
“紅葉怎麽辯解?”
“紅葉一口咬定荷包是她撿的,金子也是撿的,她怕金子被沒收,只好偷偷藏在罐子裏,埋起來。”
沈清蘭沉吟,“乍聽起來,倒也有幾分說得過去。”
秋月嘆道,“因為無人認領金子,太太也不好直接定罪為偷盜,如此,那荷包的來歷、布偶的始作俑者便仍無從得知了,加上小姐出事,太太又忙着審問秋葵,紅葉這事便先擱在一邊了。”
冬梅端了湯藥進來,溫涼正好,沈清蘭便先按下話題,把藥喝了,又漱了口,吃了顆蜜餞,才吩咐道,“秋月,紅葉這事,你和春蘭合計合計,務必盡快查清楚……”電光火石間,她想起曾見紅葉與木棉見面一幕,心頭一顫,“去查二小姐和她的丫頭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