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接到婚訊,千方百計地想推後婚期,可薛蟠還在牢裏,黛玉那裏她們一時又攀附不上,她們寡母弱女,還能如何?
黛玉接到喜帖,只是讓陳嬷嬷到時帶着雪雁送了二十兩銀子做賀禮。賈母接到這賀禮,苦笑了一下,知道黛玉與賈家徹底離心了。
接到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喜帖,王子騰夫人氣得倒仰。可憐王子騰大人死了剛滿四七,他的外甥、外甥女就要在六七這天舉行婚禮!他們就這麽等不得?!
王子騰夫人努力平複了下怒氣,問前來送喜帖的賈家人:“你們寶二爺的好日子是什麽時候定好的?”
“回舅太太,是前兩天我們太太和姨太太商量好的。”
于是,在賈寶玉大婚那天,氣昏了頭的王子騰夫人帶着王家人,披麻戴孝地上門‘賀喜’來了。
據後來回府的雪雁講,當時的情景要多熱鬧有多熱鬧,這新娘子剛剛進門,還沒有拜堂呢,王子騰夫人就帶着人上門來了。
好麽,這王子騰夫人帶的人中有一些是上過戰場的王子騰的親兵,賈家的護院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他們在賈家大肆打砸、咒罵,擺在喜堂上的花瓶、自鳴鐘、水晶金魚缸都被打碎了;挂着的紅綢也被扯爛了,踩在腳底下;大紅的燈籠、琉璃的宮燈也被打得掉下來,還差點砸到人。當時瓷器的破碎聲、綢緞的撕裂聲、咒罵聲、哭喊聲、喝斥聲以及女人的尖叫聲,真是亂成一團。衆賓客皆驚慌失措,有的人帽子掉了,有的人發簪掉了,有的人鞋子掉了,桌椅也被撞翻了,茶杯也七零八落地掉到了地上,有的人身上被潑了茶水,真正的狼狽不堪。
賈家大老爺和珍大爺躲在一邊看熱鬧;二老爺在一邊搖頭,一邊嘴裏叽叽咕咕,不知說些什麽;只有琏二爺跑前跑後,攔了東,管不了西,偏偏王子騰夫人還是他的長輩,他只能打躬作揖,求東求西,王子騰夫人卻看也不看、理也不理他,甚至還有人開始燒起了紙錢。
最後還是不知是誰請來了京城兵馬司的人,可這是人家家裏的事,他們怎麽管?
王夫人只得帶着王熙鳳硬着頭皮向王子騰夫人賠罪,王子騰夫人“呸!”的一口啐到了她臉上,王子騰夫人指着她們姑侄就罵開了:“你們這些黑心爛肺的,糊塗油蒙了心的東西!我家老爺為了你們連命都送掉了,你們就是這麽對他的,啊?可憐他屍骨未寒,你們就等不及要辦這個喜事!難道是你們媳婦的肚子裏有了孽種啊?”
王子騰夫人一邊哭,一邊罵,王夫人一貫不善與人争執,王熙鳳雖說能說,但一來她們确實理缺,二來她卻是晚輩,再加上這事與她關系不大,所以她們很快就敗下陣來。
賈母只能親自向王子騰夫人致歉,稱因為今天是最适合他們小兩口的好日子,所以冒犯了王大人,老婆子這裏向王大人賠罪了,請舅太太大人大量,包容一二。又有南安太妃等在中間做調停,好容易方勸走了王子騰夫人。
賈寶玉卻受了驚吓,完全傻了,連拜堂都洋相百出,他一會兒嘻嘻傻笑;一會兒又拉住王夫人的手嘀嘀咕咕;一會兒又說這司儀長得醜,要趕人家出去;最後夫妻對拜時,他竟突然掀開寶釵頭上的蓋頭,盯着薛寶釵看了半天,然後大聲喊起來“這不是新娘子!這不是新娘子!你們接錯人了。”,鬧着非要把人送回去……
事實上,賈寶玉想說的是‘新娘應該是林妹妹’,然而此時土地爺就在暗處,賈寶玉這樣的話便被說不出口了。
而此時的薛寶釵真是羞憤難當!不提先前王子騰夫人的污言穢語,現在賈寶玉給的難堪,就是旁邊那些人的目光,或帶着輕蔑,或帶着猥瑣,甚至有些目光竟落在了她的腹部!當然也有憐憫的,畢竟賈寶玉的隐疾,是人人皆知的秘密,這些讓她恨不得有個地洞好讓她鑽進去。
薛寶釵此時卻毫無藏身之處,她是新娘子,拜堂還沒有結束,她什麽都做不了,只能站在當地,拼命地把頭低下去,來掩飾自己的難堪!可盡管她強忍着羞憤,等在那裏,想把堂拜完,可賈寶玉此時卻完全糊塗了,他大吵大鬧,要換新娘。賈政沒法,只得走上前來,“孽障!薛氏就是我們給你娶的妻子!還不快快把堂拜了!”
不料賈寶玉見了賈政,竟給吓傻了,一屁股坐在地上,蜷成一團,瑟瑟發抖!渾身軟得像面一樣,兩個人攙都攙不起來,只得草草地把兩人送入洞房。一場原該受到祝福的婚禮就這樣以鬧劇而告終。
薛寶釵看着床上睡着的熟悉的新郎,忍了許久的眼淚終于流了出了。她悔,她恨!她不甘心!不,她不會輸的!也許,當時她給王夫人的建議不錯,到時賈元春上位,自己就是正正經經的國舅夫人,到時——颦兒,你不是喜歡哭嗎,有你哭的!薛寶釵就這樣自我安慰着渡過了她的新婚之夜。
黛玉如今可管不了這些,她只是聽了些,就将之抛在腦後,她在想着今天見太上皇和太後的情景。
這是她自她父親轉世後第一次見面,她很艱難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緒,依禮拜見了太上皇和太上皇後。林如海一是因為他成為太上皇已有一段時間;第二因他在之前多次見過林黛玉,且他知道他們父女相認的後果不是他們所能承受的!所以他只是對黛玉點了點頭。太上皇後娘娘見黛玉生得明媚動人、飄飄若仙;卻又端莊賢良、高貴大氣;雖纖細嬌弱,卻面色紅潤,身體康健,走了這麽長的路,竟氣定神閑。太上皇後娘娘不由得大為滿意。
她親親熱熱地拉住黛玉的手,問了些家常,見黛玉應對得體,回答得不卑不亢,太上皇後娘娘更滿意了。
林如海是滿滿的驕傲,他對太上皇後和黛玉說:“朕從林如海那裏知道,外邦從不以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相反她們認為女子必須得有才。他們認為男子在外邊掙錢養家、頂門立戶;女子在家料理家務、孝敬父母、教養子女。他們認為他們的後代在幼時都是由他們的母親教養的,而他們的母親的教養直接影響他們的兒女!所以他們認為如果一個男孩子沒受教育,只會影響他自己,而一個女孩子不受教育,卻會影響她的下一代!所以,我們也應師夷之長,我認為我們應成立女子學校,這裏有一份女子學校的草案,太上皇後和林姑娘先看看吧。”
這草案一式兩份,黛玉拿着草案看到,這裏有學校大致的設想,設立的機構、科目以及這些機構、科目的簡介,人員的配置,老師的來源,招生的對象等等。黛玉翻看這些東西,知道這些就是她以後主要工作了,她有點躍躍欲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