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苦着臉安慰,“囡囡那麽可愛,長大後也肯定是個小美女,肯定會有很多人家搶着要的。”
她不說還好,一說,倒是勾起沈清蘭一件很不美好的記憶,她想起來會州的路上,曾見到風雪中一具女屍,圍觀的人告訴她,女人自盡的原因是因為沒能生個兒子,被夫家嫌棄、虐待,她當時只覺得那個女人很是可憐,此刻猛然想到囡囡,腦海中立即閃現一個念頭:囡囡既是女孩兒,恐怕願意收養的人家不多。
想到這裏,沈清蘭頓時難受得不行,她自己是個女孩,可自幼是全家的掌心之寶,因此想象不到女孩兒會遭受如此歧視,現在從囡囡的遭遇才覺得心寒。
到了晚上,沈良回來,沈清蘭又過去了。
去的時候好像不太巧,剛進院子就聽到林氏在大發脾氣,也不知道誰惹着她了,怒罵道,“……癡心妄想!這事絕無可能!”
沈清蘭困惑,是父親提什麽要求了?還是外人?
秋月輕手輕腳的從後院轉出來,恰好看到沈清蘭領着翡翠都是一臉茫然地站在院子中央,顯然也是被林氏那一聲怒氣沖沖的話驚住,猶豫不決是進還是退,她提着裙子,飛快又輕巧地跑過來,做了個”小聲點“的動作。
沈清蘭低聲問,“秋月,他們倆怎麽了?吵架了?”
秋月莞爾,“小姐,老爺、夫人也不算是在吵架,但确實是為您。”
“為我吵架?”沈清蘭訝異,想不起自己做錯了什麽。
秋月把她拉到一旁,說道,“是為小姐的婚事,有人在老爺面前打聽小姐,要做媒呢,太太沒看上。”
沈清蘭愣了愣,她立即想起徐家,心想,是徐太太被母親拒絕後不死心,徐大人又去找父親了?
“誰?”
“婢子也不清楚。”秋月搖頭,“屋裏不要人此候,婢子就去後院了,沒太聽明白說的是誰。”
“要不,小姐悄悄聽聽去?”翡翠慫恿,因為她自己想去聽。
沈清蘭搖頭,這種事,自己去聽什麽?再說,她十分相信林氏,這時候就算提的是顧中楠,她也未必會再次同意了,何況別人,因此也無需自己操心。
“罷了,我先回去了。”
回是回去了,心裏總是不安穩,沈清蘭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小時候總盼着長大,長大後才知道還是小時候無憂無慮。
碧玉走路無聲地挨到床邊,“小姐,老爺和太太會不會把您許配給別人啊?”
這話怎麽接呢?沈清蘭再不懂事也知道,姑娘家大了總要嫁人的,小時候撒嬌說了無數次的“我要永遠陪在母親身邊”其實不過是句笑話,父母再舍不得孩子,有一天也會咬牙狠心地把孩子往另一個人、另一個家庭趕,孩子也必定是要去的,也必定是哭着去的,只不過,有的人心裏在笑,有的人心裏也在哭,是哭還是笑,這就全看去哪裏了。
沈清蘭搖頭,她心裏清楚得很,父母平時再寵她,婚姻大事也不會由着她,許配給誰,她都做不了主。
不過,碧玉的話倒是再次給她提了個醒,碧玉和薛揚雖然兩人表面都盡量保持距離,但明眼人都看出來已經兩情相悅,她原本就想好了,等衛長鈞回來就跟他說,把兩人的親事定下來,現在看來,趕早不趕晚,無論自己将來如何,先促成了這對有情人再說。
事不宜遲,說做就做,她爬起來,披衣去書桌前坐下。
“小姐,您做什麽?”碧玉愕然。
沈清蘭笑,“我要寫封信給宜威将軍,一會你送到薛揚那,讓他想辦法寄出去。”
碧玉以為她是被林氏逼急了,想讓衛長鈞快點來提親,不禁抿嘴一笑,利索地挽袖子研磨,等研完了墨,沈清蘭卻讓她回避。
碧玉只當她害羞,更是會心一笑,爽快地轉身出門。
沈清蘭明知她誤會,也不解釋,心道,傻丫頭,你盡管笑,回頭就把你嫁出去!
寫了信,碧玉興高采烈地鑽進夜幕,沒多久就回來了。
“小姐放心,薛揚片刻也沒耽擱,就喚了信鴿來,送出去了。”事情辦完了,碧玉不怕主子害羞,又擠眉弄眼起來,“小姐,那您得抓緊時間準備呀。”
沈清蘭深看她一眼,也笑,“你說得對,明天你和翡翠再去趟布莊,瞧着有好看的,多買點,買回來咱們仨一起做,枕頭被子多做點。”
碧玉本是大着膽子想看看自家小姐的嬌羞模樣,結果卻出乎意料,沈清蘭的态度完全不是她所猜想的,一時間糊塗了,總覺得哪裏不對勁,可怎麽也沒往自己身上想。
“要不,您親自去瞧瞧?婢子的眼光哪行呀。”
沈清蘭笑容不改,“沒事,你和翡翠說好看,那必定是好看,我信得過,我明天在家也琢磨點事。”
碧玉暈暈乎乎的答應了,出去和翡翠一說,翡翠頓時興奮起來,為小姐準備嫁妝,多榮耀的事呀!
轉過一天的午後,碧玉和翡翠真的結伴去布莊了,沈清蘭關門閉院,自個在屋裏鋪紙提筆,準備列個清單,奈何提筆半天也沒落下個字來,因為實在不知成親需要準備什麽,最好又把筆擱下,沒來由地埋怨起自家大哥來。
“若是早兩年把茹音娶回來,我也能見見那場面,多少有點經驗。”
沒辦法了,她只得憑借想象,寫了些床品、裝飾品之類的,其他的,就得看着時間去請教林氏了,不怪她這麽上心,碧玉雖是個丫頭,但在她心裏,從未視她為奴為婢,一心要熱熱鬧鬧、風風光光地嫁出去。
正琢磨着,外頭傳來秋月的聲音,沈清蘭就離座出門。
秋月吓一跳,“怎麽小姐親自出來了?碧玉和翡翠都不在?”
沈清蘭道,“都出去了,進來說吧。”
秋月笑,“也就小姐縱着她們倆,居然都跑出去,小姐身邊竟每個人陪着,婢子就在這跟小姐說吧,老爺回來了,太太請小姐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