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蘭猜到徐嫣芸是想到徐昭與徐家的關系,這其中很可能有些外人不知的秘密,她本不是個愛打聽別人家事的人,要是放在以前,根本就不會多想多問,但現在,她腦海中忽地閃過翡翠,就覺得,自己還是該試探着了解一下。
囡囡眼尖,一下子看見她,大喊“姐姐”。
沈清蘭過去摸她的小發髻,笑問,“囡囡在做什麽?”
囡囡露出小白牙,“盧姐姐給我變了個戲法,趙姐姐考我識字了,我都答對了;孟姐姐讓我唱歌……”
“這麽好玩呀。”沈清蘭莞爾,“那囡囡唱歌了嗎?”
“沒有。”囡囡微垂眼睫,輕輕抿了下嘴,小聲道,“囡囡不想唱。”
沈清蘭一愣,春風和煦地笑看了眼一旁的孟書娴,只見她端着一小碟桃花酥,笑容略顯僵硬,沈清蘭恍若不知,目光含笑,一掃而過,又回到囡囡身上,哄道,“那囡囡喜歡做什麽呢?可以用別的代替唱歌也一樣呀。”
“囡囡跳舞,可以嗎?”
沈清蘭立即回答,“當然可以,囡囡跳一支自己最喜歡的舞吧,你看,孟姐姐都把桃花酥準備好啦。”
孟書娴的臉忽地通紅。
囡囡歪歪扭扭地跳起來,兩歲的小孩兒,剛剛學會走路,連跑都跑不利索,認認真真跳舞的樣子卻十分可愛,大家都很給面子地為她鼓掌,她也終于吃上了桃花酥。
翡翠回來,隔着人群向沈清蘭點點頭。
沈清蘭會意,一笑而過。
姑娘們已經熱鬧了一陣,翡翠很識趣,接過孟書娴手裏的桃花酥,哄着囡囡去院子外玩。
衆人重新坐定,開始叽叽喳喳地說笑,有了囡囡開場在先,這會兒的氣氛難得融洽,徐嫣芸不見了囡囡,又有盧予瑤陪着旁邊,也已恢複如常。
姑娘家的聊天無非就是衣服首飾和胭脂,也少不了攀比和炫耀,今天的主角是沈清蘭,除了因為她是東道主之外,她也是唯一一個剛從中原搬遷過來的,大家對于異地他鄉總有種神秘感的向往,申州雖然比不得京城的富貴和蘇揚的繁華,但比起關塞會州,總多些南通北達的便利,因此衣食住行、民風民俗多少會因融彙而豐富,吸引沒有去過的小姑娘們的好奇。
今天到來的姑娘們各個都經過精心打扮的,誰又肯讓誰一步?沒過多久,先前和諧的氣氛又變了味,冷嘲熱諷、明槍暗箭紛至沓來,有的俏面發白,有的柳眉高挑,有的聲音尖利,還有的阿谀奉承……
小小客廳內,也可見百态嘴臉。
“趙小姐這條裙子出自千針坊吧?千針坊的刺繡是沒得說的,不過這是兩年前的款式了,我記得那會兒好多人都去定制來着,我家姨娘也有條一模一樣的,當年也常穿。”
“喬小姐這話說得,我看你今天畫的遠山眉顏色不太對,回頭我送兩支新的螺黛給你,是我舅母托人從揚州帶來的,你試試,效果相當不錯。”
“螺黛還在其次,我覺得遠山眉與喬小姐今天梳的發髻不太搭配呀……”
“咯咯,與發髻有什麽關系?你們看沈小姐,也是遠山眉,發髻也類似,多漂亮呀,要我說,漂亮不漂亮,看的是五官與皮膚,沒有這個條件,模仿只能是成為……呵呵。”
“李小姐這麽牙尖嘴利,還不是在模仿沈小姐戴珍珠?”
……
沈清蘭先是不動聲色地旁觀,等到差不多了就出來救場,拌嘴可以,妒嫉可以,吵鬧失态就不可以了,把自己拉進去就更不可以。
“我看大家的衣着裝扮都很漂亮,各有千秋,譬如名花千色,春蘭秋菊尚且難分高下,環肥燕瘦各具風姿,咱們又何必非要排出個一二三名來呢?”
大家都不作聲了。
沈清蘭接着又挨個把人誇了一頓,趙小姐的繡鞋與裙子十分搭配;喬小姐的指甲的蔻丹顯得手指雪白細膩;李小姐的耳環特別适合她的臉型氣質……毫無遺漏,各個都能找到亮點,一番話說完,人人面帶喜色。
“這會兒園子裏日頭正烈,咱們不如就在這玩一玩,等過一陣,涼快些了,再去轉轉。”
沈清蘭望向門外,五月的正午,已經氣溫頗高,饒是園子裏有樹木蔭涼,哪比得上在屋裏坐着舒服?她也不怕冷場,早就準備了好些打發時間的娛樂活動,這不,幾句提議之下,氣氛又熱鬧起來,大家議論紛紛,有的想玩投壺下注,有的想玩行令,五花八門。
有人提議,“不如分開玩,想玩投壺就玩投壺,想玩行令就玩行令,各得其樂,何必争執?”
話是沒錯,但是,游戲麽,人多才好玩,衆人嘀咕着,不答話。
最後還是沈清蘭出面協調,“咱們今天來到一起,就一起高高興興的度過,下午時間還長,只要大家不急着走,咱們盡可以樣樣都玩得盡興,如何?”
她聲音清悅動聽,又溫柔可親,即便不是東道主,這番話說出來,人人都願意依從。
很快,游戲從最簡單的擊鼓傳花開始,氣氛又緩和了,嘻嘻哈哈地鬧成一片。
沈清蘭心中苦笑,陪着樂了一陣,就去看望穆華欣,如此吵鬧,怕是要擾她睡覺,輕步入房,卻見她睡得正酣,不免失笑,心說,外頭笑鬧都掀了屋頂,你還能睡得穩,可見毫無防備之心。
沈清蘭陪坐了一會,再回客廳,恰好翡翠趕來,趁着左右沒人,低聲禀報。
“小姐,婢子把藥丸給了碧玉,讓她遞進去的,後來碧玉出來取點心時跟婢子說,已經妥了,讓小姐安心。”
碧玉今天的任務是沈清蘭特意安排好的,就放在前廳宴席旁布菜斟酒,以碧玉的機靈,她肯定就站在衛長鈞身邊,傳個藥很方便。
“好。”沈清蘭舒氣往外走。
“小姐。”翡翠又喊住,低聲道,“婢子在門外等候碧玉的消息時,聽到争執。”
沈清蘭猛然停住,“何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