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蘭說完後,又是理都不理她,轉向其他人笑道,“回頭我讓碧玉親手做幾樣點心給大家送去,算是補杯喜酒,不過,點心也不能白吃,該添箱的要添箱。”
大家都笑起來。
“原來是碧玉的丈夫,小夥子看着挺精神的,配得上碧玉那丫頭。”
“點心要吃,添箱也不會少。”
……
只有沈清夢黑着一張臉,尴尬得無地自容。
岔道口分開,各回各院。
姜莺兒年紀小,杯冬霞抱着回屋,沒過一刻鐘就睡得香了,沈清蘭洗臉淨手,又更衣梳妝,去見林氏。
碧玉從外面進來,端着個帶蓋白瓷碟子,“小姐回來的早,正好吃點東西,剛才薛揚跟婢子說了。”
沈清蘭笑着揭開蓋子,拈了塊鮮花素餅放進嘴裏,贊道,“碧玉的手藝越發好了。”也不急着出門了,索性拉着碧玉坐下,讓她改天再做些送去給沈清菀她們。
碧玉聽了,道,“給大小姐她們倒是可以,婢子不願給二小姐吃。”
沈清蘭笑,“我還以為你成親後會成熟許多呢,還是這麽任性,你把點心端過去,她愛吃不吃,吃了還要給你添箱呢,我就不信她好意思吃了你的點心不放點血。”
“誰稀罕她那點破東西!”碧玉撇嘴,好歹沒再堅持不送,又問沈清蘭怎麽回來這麽早。
沈清蘭簡單說了一遍,氣得碧玉直罵人。
沈清蘭笑,“瞧瞧,我怎麽覺得你成親後,脾氣比以前還大?薛揚把你縱得不像話了,回頭我得說說他去。”
碧玉傻眼地瞪着自家小姐。
忽見門房小丫頭跑進來,“小姐,徐家一個丫頭過來了,說是要見您。”
沈清蘭微微皺眉,徐家?徐嫣芸的丫頭嗎?她想起徐鳴軒的嘴臉,很不舒服,但也不想遷怒徐嫣芸,吩咐冬梅把人領進來。
進來的丫頭很面生,沈清蘭也沒多疑,問,“你家小姐叫你過來做什麽?”
那丫頭像是沒明白什麽意思,“小姐?”接着恍然大悟,“哦哦,我家小小姐哭得厲害,婢子們哄也哄不住……”
徐嫣芸哭得哄不住?沈清蘭也糊塗了,她哭什麽?她哭了為什麽要來找自己?
忽見碧玉從屏風後抱着一疊衣裳走出來,“咦”了聲,笑道,“這是徐戶書家的丫頭。”
沈清蘭這才反應過來是自己弄錯了,忍不住笑,又想到囡囡在哭,皺眉問,“囡囡哭着?”
丫頭答道,“可不嘛,昨夜裏哭了一場,今天下午又哭了。”
“徐戶書呢?”
“在家呢。”丫頭道,“就是戶書讓婢子來找翡翠的。”
沈清蘭驟然變臉,冷冷一笑,“你回去吧,轉告徐戶書,翡翠在我眼裏是個寶,不是他一聲招呼就去的。”
丫頭呆了呆,像是沒太明白其中意思,但也知道沈小姐這是不同意了,不敢多話,行了個禮回去了。
沈清蘭喘了口氣,問碧玉,“翡翠呢?”
碧玉嘆氣,“今天在家不高興呢,秋月帶她去後園子裏跟着花匠學剪枝了。”
沈清蘭哭笑不得,“也好,有個活兒做着不難受。”
“那小姐準備怎麽着?鐵了心不給?”
“給什麽?”沈清蘭又來了氣,“你看看徐昭什麽态度?昨天走的時候一聲不吭,今天哄不住囡囡了,打發個人來叫過去就行?哪有那麽便宜的事?我的翡翠是他徐家的奶娘老媽子嗎?他怕是在做夢!”說完不解氣,喘口氣繼續,“我當時瞎了眼嗎?居然會同意讓翡翠去他家?還有意無意地把翡翠留在那裏,我若早知道他這麽沒有擔當,當初就不會讓翡翠進他家的門!他連見都別想見着!”
“小姐……”碧玉被驚住了,她還從來沒見過自家小姐發這麽大脾氣。
沈清蘭還在生氣,“碧玉我跟你說,以後徐家再來人,說要翡翠過去帶囡囡,一句話,不行!記着沒?我們翡翠一個嬌滴滴的小姑娘,還沒出嫁呢,先給他帶上女兒了?還有,你也看着翡翠,別讓她胡思亂想。”
“還有,你跟薛揚提一提,看有沒有模樣、性格都配得上翡翠的……”
“小姐……好的。”
等氣消得差不多了,沈清蘭再次起身去林氏那。
不太巧,林氏正在小憩,趙媽媽坐在旁邊做針線,沈清蘭從門外就察覺出屋裏沒聲響,便放輕了腳步。
趙媽媽見了,起身朝她招手。
沈清蘭到床前探首看了眼,低聲道,“媽媽,我怎麽覺得母親睡中帶愁容,是有什麽事嗎?”
趙媽媽索性把她帶出卧室,到外頭說,“是有點事呢,齊姨娘又過來哭了一場、鬧了一場,太太煩心呢。”
沈清蘭一聽,也覺得頭大,“前些日子倒也安穩,我還以為病好了呢,藥還吃着吧?”
“吃着呢。真是奇怪,今天突然就鬧了起來,還砸了太太一個茶杯,可把太太氣着了。”趙媽媽搖頭,“也虧得咱們太太仁厚,這要是換個人家,怕是容不下。”
“大伯母可知?”
“不知。”趙媽媽搖頭,“那會兒,大太太不在,兩個院子離得遠,應該聽不着動靜。”
沈清蘭一遍慶幸邱氏不知情,畢竟是家醜,能不讓邱氏知道就不知道吧;一邊又想讓邱氏知道,如果她在場,興許能幫母親一把,不至于讓母親氣得急了,身邊也多個寬心的人,可再一想,罷了,邱氏能安慰什麽?
正說着話,忽聽林氏在屋裏喊,“蘭兒?回來了?”
沈清蘭趕緊進去,滾到林氏身邊躺下,笑道,“剛回來,想挨着母親睡會,您怎麽醒了?”
“要睡自己睡,擠着多熱。”林氏坐起,笑嗔道,“多大的人了,還這麽撒嬌。”
沈清蘭抱着她胳膊不撒手,母女倆笑了一陣,林氏把她拉起來,問她逛街如何。
沈清蘭本沒有隐瞞之心,但想到母親正心情不好,何必再說叫人着惱的話,便只挑了陸新明的事說。
“陸公子到會州了,路上巧遇,打了個招呼,便各自走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