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蘭回到自己卧房時,魂都掉了一半,任憑兩個丫頭怎麽問,都不肯說話,悶頭作睡,看來,母親在反複猶豫和比較之後,最終還是選定了顧中楠。
顧中楠不好嗎?沈清蘭恨不得掰着手指頭數他的優點和缺點,可數來數去,盡是優點了。
這樣好的男子,自己該偷着樂才是吧?
另一間屋,林氏也一肚子的愁事,剛才,她不是看不出來女兒的表情,驚愕之中還有許多迷茫和抗拒,對此,十分不能理解。
“媽媽你說,蘭姐兒這是不樂意嗎?她的心思還在陸公子身上?”
趙媽媽“咝”了聲,思索道,“按理說不應該啊,顧公子不比陸公子差,何況,上次四小姐去顧家做客,聽說顧公子還一路陪同,表現得極好,四小姐怎麽會不喜歡?”
“就是嘛,女兒家大了,心思不好猜了。”林氏冥思苦想,又想到一條理由,“其實,陸公子确實有個長處,顧公子比不上,就是善于甜言蜜語,說不準蘭姐兒就是因為這一點……”
趙媽媽認同的點點頭,“那太太準備怎麽辦?”
“上次寄信時我還沒拿定主意,不過老爺來信時已經說了,只要我認為合适,他并無意見,眼下再寄信也遲了,我便自己做主吧。”林氏笑,“蘭姐兒到底還小,哪裏懂男女之情?誰好誰不好怎能憑幾句好聽話?也不是說陸公子不好——我猶豫這麽久,可不就是因為兩人難分上下?但綜合比起來,還是顧家更合意些。”
趙媽媽斟酌着補充,“顧夫人對四小姐委實是太好,以後婆媳相處也更融洽些,陸夫人……陸夫人也不是不好,只是相比之下,略微強硬了些。”
林氏頗為認同,“我正是這麽想的,顧家和陸家都是只有一個嫡子,說起來,陸家連個正經小姑子都沒有,按理說做兒媳婦會更自在些,但,夢姐兒這事出來後,我總覺得陸夫人謀慮得過多,其實這本來是沈家的醜事,但陸家的态度有種……咳,讓人不太舒服的感覺。”
“确實如此。”趙媽媽道,“太太想清楚了就好,那拜年的事怎麽安排?您曾答應大太太讓四小姐去陸府拜年的,現如今……”
林氏不由唏噓,“若不是今天陸公子過來,我其實對陸公子印象還是很不錯的,加上蘭姐兒有些動心的苗頭,故而才會答應大嫂,不過,我也沒把話說得太明白,只是拜年的話,倒也無妨,具體安排,到時候再定。”
“二太太考慮好了就行。”
林氏苦笑,“我現在倒是考慮好了,不過事情是否順利還難說,這親事要真成了,這是蘭姐兒的福氣,她的小性子倒是不必在意,畢竟還小,以顧公子的相貌和脾氣,哄兩句就高興了;老安人尚通情理,又疼愛蘭姐兒,陸家也好、顧家也罷,她都不會反對,但大嫂那邊一直還在努力,難辦的是陸家,卡在這上不上下不下的,顧家也要顧全情面,不好插手。”
趙媽媽倒是一笑,寬她的心,“要我說,二太太也不必憂心,顧家既然有心要娶咱們四小姐,陸家也好,大太太、大老爺那邊也罷,自然該他們去擺平,您就只管等着顧夫人請的媒人登門即是。”
林氏便也笑起來。
沈清蘭蒙着被子恍惚了很長時間,才算是神思歸位,又漸漸清醒過來,再将林氏的話回想一遍,更加确信林氏的态度,卻也無可奈何。
翡翠看到小腦袋從被窩裏露出半截,知道她“醒”了,才小聲開口,“四小姐,您是不是想到法子了?”
“……”沈清蘭搖頭,同時也被這話問得再次茫然,自己需要想什麽法子?對抗母親、對抗這次親事的法子?
可,自己為什麽要這麽對抗呢?
除了大哥和二哥,顧中楠大概是自己見過的最出色的男子吧,如果一輩子能有這樣好的歸宿,何必再想什麽法子拒絕呢?
沈清蘭一邊說服自己接受這最完美的安排,一邊卻難以自抑的想起子淵,想起與他相識以來的點點滴滴,驚訝的發現,自己幾乎能記起他說過的每一句話、他的深邃卻溫柔的眼神,以及他略顯霸道又不失體貼的舉動……
見她不做聲,翡翠好像更加愁了,“四小姐,婢子剛才去偷聽二太太和趙媽媽說話了,二太太是真的準備把您許配給顧公子的。”
“翡翠,四小姐口渴,你去廚房看看,炖一盅湯來吧。”碧玉抱着一疊剛洗淨晾幹的衣裳進來,看到翡翠正趴在床前絮叨,趕緊支使開。
翡翠沒心眼,一聽說是為沈清蘭好,立即就去了。
碧玉将衣裳往床上一放,一邊慢慢的分類收拾,一邊勸解,“要婢子來說,既然二太太的心思已經明确,倒是更好辦了,明天就是除夕,無論如何,親事都得等年後再商議,可咱們過了上元節也就該離開了,這期間,時間并不寬裕,顧家要提親,就得陸家先斷了結親的念頭,陸家如何能斷了這念頭……”
“我明白了!”沈清蘭眼睛霎時一亮,光彩逼人,拉着碧玉笑道,“你提醒了我一件大事。”
碧玉愕然,“什麽?”
沈清蘭笑,卻不言語。
碧玉一時沒反應過來,卻也有些明白:她這是想到法子了,為她高興之餘,也心事重重。
“四小姐,您先想清楚了,是決計要拒絕顧公子?”
沈清蘭笑容散去。
碧玉又問,“是因為子淵公子嗎?”
沈清蘭低頭沉默。
“就算拒絕了顧家,您又确認,子淵公子會來提親?”
沈清蘭咬唇,繼續沉默。
“就算子淵公子來提親,您又能确認,太太肯答應?我們現在對子淵公子的門第背景一無所知,要是不如顧家,婢子覺得,二太太定然不允。”
沈清蘭苦笑,“碧玉,你說的這些我都明白,也……都不确定,我想,也只好等到年後,若有機會見面,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