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淩晨,衆人起身,聞鐘聲入殿聽早課,這一次,倒是小姐們無人缺席,沈清蘭還注意到,邱氏與胡夫人并肩而立,俨然好友,不過有說有笑的只是邱氏,胡夫人基本是笑而不語。
進了殿,衆人自覺噤言,林氏看到兩人,微微一怔,很有禮貌的點點頭,按佛門禮節雙手合十,算是打招呼,胡夫人挑了下柳葉眉,也還了個禮。
晨課結束後,天才剛亮。
林氏和胡夫人重新打招呼,大家一同外出,又沿着走廊走了一段路,才各進各屋。
胡夫人先別路後,邱氏停下腳步,熱切邀請林氏,“等會咱們去找胡夫人,一起去寺廟後園走走吧,能在這裏遇上,真是緣分,正該好好親近親近,我聽你說這寺廟景色不錯,咱們到時候邊逛邊聊。”
林氏問,“大嫂既有此意,剛才胡夫人在的時候,怎麽不說?”
邱氏讪讪,支吾了半天,才道,“我昨晚提過一次,胡夫人沒有正面答應。”
果然如此!
林氏淡淡說道,“既然已經提過,她又沒同意,今天再提,還是要拒絕,又何必再自讨沒趣?”
“話不能這麽說。”邱氏忙勸說,“昨天初遇,胡夫人與我不熟,自然不好意思答應,今天咱們又一起做了早課,再說你們倆交情比我深,要是你去說,她就該同意了。”
林氏擡眼皮看了她一眼,抿着唇一時未言語。
沈清蘭最知母親心思,知道她這是忍着脾氣不想落邱氏的臉,忙搶着回答,“大伯母,母親今兒恐沒有時間逛園子呢,您也知曉,我們這次是來還願的。”
可不是來陪你玩的!不是來陪你巴結這個巴結那個的!
被晚輩提起“勿忘正事”,邱氏多少有些尴尬,她紅着老臉笑了笑,一拍腦門,“看我這記性,竟然給忘了,沒事沒事,弟妹啊,逛園子這事咱們不着急,你別為難啊,等誦了經、點了燈,都弄完了,咱們再去找胡夫人。”
林氏真是氣着了,誰着急啊?誰為難啊?
她冷冷一笑,“依我看,凡事不必強求,大嫂想逛園子,随時去便是,胡夫人能否請到,大嫂再去試試誠意罷。”
邱氏再愚鈍,也知道林氏不樂意了,萬分失望,臉色顯出焦急又煩悶來,張嘴想再勸,又覺得當着幾個晚輩不合适,咳了兩聲,擺手,“那啥,大嫂,那我一會再來找你。”轉身就走了。
沈清菀等人自然緊随其後。
林氏眉頭都揪起來了。
“蘭兒,跟我進屋。”
“咦,二哥呢?”沈清蘭想起沈之潇沒跟上,扭頭一看,只見沈之潇匆匆趕來。
林氏問,“之潇,怎麽才出來?”
沈之潇笑,“母親,我剛和老禪師說了會話。”
林氏颔首,交代他別亂走,先去吃些素食,沐浴更衣,一會要同去點燈捐繕,沈之潇一一答應。
母女裏進屋,林氏再三叮囑沈清蘭,“要是你大伯母叫你同去逛園子,你需得尋個借口推了。”
“我知道,我看大伯母那意思,母親沒答應她,她是要打我的主意,我等會避着些。”
“沒錯,你大伯母……”林氏眉頭擰得緊,到底不想在女兒面前說妯娌的壞話,“我看胡夫人并不喜與人結交,胡大人也說過軍政互不相關的話,咱們禮數到了就行,不要過于熱情,反而讓人生厭。”
沈清蘭想了想,把昨天晚上碧玉所聽所見說了。
林氏沉吟半晌,嘆了口氣,“今天早上一看到胡夫人。我就知道是這個原因,你大伯母啊……恨不得把你那幾個姐妹都送進她自以為榮華富貴的去處,因此無所不用其極,唉,也不是将來是好是壞。”
沈清蘭笑了下,“這次,大伯母又要落空了吧,那個胡公子似乎并沒有跟着過來。”
林氏看她,“自然是不會過來的,又不是生身之母,哪裏會鞍前馬後護送來寺廟?也虧得胡公子沒有來,要不然,昨晚上就真的丢人現眼了。”
母女倆一起吃了點寺裏提供的稀粥饅頭,林氏去找沈之潇,沈清蘭回自己的屋子去。
碧玉問,“小姐,接下來您有什麽安排?”
沈清蘭想去登上後山頂去看看景色,上次來的時候她就想去,奈何徐嫣芸和孟書娴吵個不停,季節也不合适,終歸是沒去,但心裏一直惦記着,既然這是第二次來了,同行的又都是親人,她自是早就躍躍欲試,昨天晚上就和沈清菀她們約好了,但是早上林氏的提醒又讓她略有猶豫,主要是怕邱氏得知後,拉着她去逛園子。
她把心裏想法與碧玉說了,碧玉笑道,“小姐的擔心不無來由,不過,想去就去,這也不難,大太太那邊,想個法子便是。”
“那你想個法子。”沈清蘭笑吟吟地。
碧玉低着頭想了想道,“小姐,婢子去悄悄地把大小姐、三小姐和五小姐請過來,咱們不必去和大太太打招呼就走,如何?”
沈清蘭搖頭,“這個不成,即便我有心避着,不去見大伯母,大小姐她們怎麽可能不說一聲就走?再說了,五小姐和二小姐同住一屋,這會兒說不準還在一起,你要單獨叫走五小姐,豈不叫人生疑?”
碧玉賭氣,“要不,您別叫大小姐她們了,婢子陪着您,讓薛揚和莫安兩個都在附近跟着,有他們倆在,您安心就是。”
“這原本是個好主意,只是我昨晚已經開了口,就不能再單獨行動,要麽不去,要是去,總得招呼一聲,要不然,則是我言而無信了。”
如此,碧玉也沒了主意。
沈清蘭默然片刻,打了個哈欠,“罷了,我再眯一會,今兒起得太早,現在還困着,等會兒,大伯母必定要去找胡夫人,等她離開,咱們再說。”
“大太太要是先來找你……”
“你便去說,我許是夜裏受了風寒,此刻覺得頭暈,正睡着,她總不能把我揪起。”
碧玉“撲哧”一笑,“這樣也好,左右別去趟那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