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時間很快就到了,皇上知道了賈家竟一點也沒有準備歸還林家家産的行動,就給了順天府尹趙德二百禦林軍和便宜行事的聖旨。
看到禦林軍和聖旨,賈家人慌了。
賈赦和賈政壓根不清楚自家到底有林家多少財務,他們找來了賈琏,賈琏支支吾吾了半天方說:“老爺,當年林姑父去世時是我處理的林家財務,大概有二、三百萬吧,回來後就交給了老太太,老太太讓二太太給林姑娘存起來。”
“既是存起來了,拿出來就是。”
賈琏苦笑地看着賈政:“二叔,二太太已将它大多用在建大觀園上了。”
“什麽?”賈赦和賈政大吃了一驚,“你是說我們已把林家的家産大多用掉了?”
“是的。”
賈赦和賈政傻了,他們無法,只得趕緊派人去通知賈母等人。
賈母接到消息,馬上帶着衆人來到了前堂。在見到賈赦、賈政和賈琏後,賈母決定見見趙德。
趙德見到賈母,倒也很是有禮地上前問了安:“賈老太君一向可好?趙某這廂有禮了。”
賈母心想:“你不來,我更好。”不過這話她當然只是想想罷了,嘴裏還是客氣得很。趙德也不和賈母多話,只是給她看了聖旨,說自己只是奉命行事,請老太君莫怪。
賈母也不好多些說什麽了,只好回到了後堂,離開時看到了賈赦和賈政坐在那裏茫茫然、手足無措的樣子,只有賈琏在一邊不停地陪笑,和趙德無話找話地攀談,不由得一陣失望,她只得命賴大火速去北靜王府請北靜王。
北靜王接信後,想着兩家祖上的交情,忙放下手中的事,趕到了榮國府,見到了順天府尹趙德。
趙德一見北靜王,大概也猜到了他的來意,二話不說,直接出示了聖旨。
北靜王見了聖旨,也無話可說,只得懇請趙德寬宥些時間,趙德盡管不情願,但看在北靜王的份上,給了賈府兩個時辰的時間。
北靜王一面命賈府的人趕緊去整理寄存在賈府的林家的家産,一面直奔皇宮,進宮去求見太上皇。
這太上皇可不是原來的太上皇!他現在正忙着關于建立理工學院的事。聽到太監禀報,想到得到的彙報,大概也猜到了北靜王的來意,心中很是不悅,頭也不擡:“朕正忙着呢,讓他先等着。”
這一等,就等了半個多時辰。北靜王心急如焚,連連用重金打賞太監,可那些太監進了殿內,卻見太上皇頭也不擡地不停地忙着書寫文案,他們如何敢打撓?終于一個小太監忍不住咳嗽一聲,林如海一個眼刀過去,吓得他馬上跪了下來,戴權上前,悄無聲地命人把他拖了下去。
北靜王看到被拖出來的小太監,吓得再也不敢有所動作,乖乖地垂手立在殿外。
又是近半個時辰過去了,北靜王方見到了太上皇。
“臣水溶參見太上皇陛下,太上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吧,水‘閑王’。”
林如海坐在書案後,自顧自地整理他剛剛寫的文案,絲毫沒有和北靜王聊天的意思。
水溶站在下首,一時也不知如何開口,林如海也不搭理他,戴權見太上皇的意思,也默不作聲地侍立一旁。許久水溶方鼓足勇氣:“太上皇可記得再過兩日就是已故老榮國公的忌日?”
“水王爺這是何意?”
“臣今日見順天府尹趙德帶禦林軍上榮國府,一時感慨罷了。”
“噢?趙德帶禦林軍上榮國府?他們奉了聖旨嗎?”
“這……”
“趙德既奉了聖旨,那就是執行公務。怎麽王爺對皇上的旨意有異議?王爺既對皇上的旨意有異議,就應直接面見皇上,而不是到朕這裏來告狀!難道王爺想離間我們父子之間的關系?”
水溶吓了一跳,慌忙跪了下來:“微臣不敢,微臣只是有些物傷其類罷了。”
“物傷其類?難道王爺也同榮國公的那兩個不肖子一樣?王爺是像賈赦那樣每日醉生夢死?還是像賈政那樣無才、無德、無恥?”
“……”
“王爺知道趙德為何事去榮國府嗎?”
“臣聽說是取林如海托付與榮國府的家産,臣懇請太上皇開恩,看在老榮國公的份上寬宥幾日。”
“噢?王爺只是要求寬宥幾日?不是來求免了榮府的債務,讓榮國府更加有恃無恐,藐視皇上?”
“微臣不敢,榮國府也不敢!太上皇陛下是誤會了,榮府是只想寬宥幾日。”
“寬宥幾日?王爺可知林家姑娘離開榮國府已近四個月了!王爺還說要寬宥幾日?王爺可知道林家姑娘因何離開榮國府?王爺可知賈府是如何欺負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女的?可知當時如果沒有皇上的聖旨和忠勇王妃的出現,林家姑娘已被賈府的‘親人’逼死了!王爺,朕很器重令尊,也希望你不要有損北府門風,朕一直認為你有乃父之風,不想王爺今日竟自認是和榮府的那些不肖子一類,叫朕很是失望。你走吧,去你們老王爺牌位前好好反省吧!”
水溶被拒,猶不死心:“太上皇陛下,榮府畢竟是林姑娘的外家,皇上如此處理,外人不知,卻對林姑娘名聲大有關礙,林姑娘是未來的皇後,聲譽重于一切!請陛下三思!”
林如海聽得水溶如此說,不得不作出了讓步:“好吧,朕看在你北王的面上,和皇上商量商量,再給賈家三天時間。三天之後,由你負責收齊所有財務!”
水溶走後,林如海黯然神傷了好一會兒,想着當年和老北靜王爺相交甚契,自己去世前也曾修書托水溶看在自己和其父相交的份上,對自家姑娘照顧一二,不想……
皇帝很快就知道了發生在太上皇那裏的事。他冷笑道:“朕本以為北靜王與那些吃祖宗飯的廢物不同,現在看來朕錯了。王義,傳朕的旨意,三日後,令忠順王爺和趙德一起去北王府取林家家産!”
作者有話要說: 我覺得林家的財務還是由林如海和皇帝出面比較好,畢竟那個年代人對于是非來說,更注意的是名聲,而林如海是決不願林黛玉的名聲有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