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沒有想到這麽巧的,端王妃看着也是個和善的人呢。”賈敏笑着老太太恭維的說道。
老太太也是認同的點了點頭,“元春是個有福氣的,能得端王妃看重,陪伴在身邊也是好的,只希望世子妃能早日開懷才是。”
王夫人只笑了笑,并沒有接話,到底父母身子還在長,這個階段還是不要孩子的好,免得體弱早夭,傷人傷心的。
“我們元春命好,也不着急,何況年底端王府又有好消息了,這個時候也是端王府最忙亂的時候,沒懷上孩子也好。
“元春作為嫡長兒媳,到時候少不了跟着給端王妃做個幫手,這個時候懷孕可還得跟着操勞,那才是不幸呢。”
“你說的有些道理,罷了,我就不操心這個了,端王府那邊的事情,我們也幫不上什麽忙,總也不能給世子妃拖後腿的,準備好賀禮,到時候少不了要親自上門恭賀才是。”
護國寺到底是禮佛的地方,榮國府也不好多待,便是住了幾日,禮佛結束之後轉道一起去了榮國府在京郊比較大的一個莊子了。
直到十月天氣轉涼之後,這才啓程回京城。女孩們該上課的上課,男孩該上學的上學,大概也是因為平日裏要上課學習,大家相處的時間短了,倒是相安無事,并沒有争吵。
回內城不久之後,史家大房那邊倒是又傳出了好消息,約摸滿一個月了,這時間估摸着也是史大太太剛養好了身體就又懷上了。
因着子嗣艱難,老太太吩咐王夫人專門送了供奉的送子觀音過去,也好保佑史大太太這一胎一舉得男才好。
王夫人笑了笑,也是願意祝福他們的,便是備了一份禮連帶着送子觀音一起送到了史家了。
到了年末十二月份,史家大太太也是專門請了太醫上門診斷,估摸着三個月該能診斷出個結果來了,只太醫也沒太大的把握,只推說等明年三月份,滿六個多月之後才有準數了。
史大太太也是覺得自己太過着急了,可她不急也不行呀。家裏老太爺病了,已是有段時間沒上朝了,且據她打聽,老太爺也有那個心思将爵位傳下去的意思。
只這史家幾個兄弟都是嫡出的,他們家老爺雖是居長,到底有一點弱項,那就是子嗣不豐,這還只有史湘雲一個女兒呢,再加上她肚子裏這個也不知道是男是女的。
哪裏比得上家裏二爺和三爺底下也早就有了兒子的來的穩妥,為了這個爵位,史大太太自然着急知道肚子裏的這個是什麽。
這子嗣上面不占優勢,不過好在榮國府老太太比較幾個兄弟裏面最喜歡的還是得他們大爺了,這倒是有點安穩了。
年末事情也多,端王府也是在十二月給家裏的二公子辦了喜事,作為元春的母親和祖母,自然是一道兒去的,至于邢夫人和賈赦到底是差了那麽一點的關系,便是沒跟着來。
倒是賈珠代替外放賈政作為二房的當家男丁過來端王府祝賀,果然如王夫人所想的那樣,元春也是幫着裏裏外外的忙着。端王妃一向性子平淡,也是在這二兒媳婦未進門之前,就将府裏大半的管家權給了元春。
一來是為了鞏固自己兒子世子的位置,二來元春辦事周全,頗得端王妃看重喜愛,這以後家裏做主的便是世子一房,端王妃也不是個愛權柄的,這管家權給自己親兒媳婦也給的樂意。
所以今日在外跟着端王妃迎來送往的元春沒少被人稱贊關注的,就是王夫人和老太太見了元春如今風光的樣子,心裏也是熨帖的很。
老太太和王夫人沖着端王妃賀喜,“恭喜王爺和王妃,府裏再添一佳婦。”
這個二公子的媳婦門第也不算高的,祖上倒是出過高官,只現在父親官職也只區區從五品罷了。說來也巧,這人正是之前端王妃挑選的兒媳婦人選之一了。
端王妃自然滿意的,“多謝,快快請進,讓世子妃帶國公夫人入座,也好親近親近,說說話了。”
元春自然應下了,便帶着人進了院子,因着端王妃現下正忙的很,便也只寒暄幾句,“婆婆那邊還忙,今日安排的座位,也是我定下的。都是極為妥當的人家,母親和老太太無需多想。
“今日盡管湊個熱鬧就成。我讓操琴在一邊侯着,老太太和母親若是有其他的需求,盡管吩咐她。”
王夫人笑着說道,“知道今日你忙的很,我們這邊留幾個人引路就是了,趕緊回去幫忙吧。”
元春到底是想向其他命婦彰顯一下端王府榮國府的重視。并沒有聽從王夫人的吩咐,只搖了搖頭,一路送王夫人和老太太入座,然後和在坐的人寒暄了幾句。
這才經由下人引着其他人入座,而她則回了端王妃身邊繼續待客,一直陪伴在端王妃身邊。
等花轎過來之後,行完禮,送新娘入洞房,元春又要以世子妃的名義過去陪伴新娘子,之後讓廚房送一些容易入口的東西過去,這才離開入席吃宴。
元春盡心盡力的行為,自然是被端親王和端王妃看在眼裏,連端親王都感嘆,“榮國府雖是有不妥當的地方,不過教養的姑娘卻也是很好的,今日也是難為老大家的了。”
元春被端親王誇贊,端王妃自然高興,“這也是宮裏的娘娘還有聖上慧眼識珠,王爺放心,家裏的一切都有我呢,且老大家的是個能主事的人,有她幫着我,我也能輕松一些。
“倒是王爺這邊,外面事務繁忙,熾兒雖是已入朝做事了,到底年輕,處事欠缺了些,不能很好的幫助到王爺了。”
端親王倒是沒怎麽太在意,畢竟這入朝做事的皇孫也不少,他們家的孩子已經算是出色的了,這已經讓端親王滿意了。
“不說這個了,明個兒還得帶老二小夫妻兩個進宮請安,我們也早點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