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囊裏放着好幾個瓶瓶罐罐,昏紅的燈籠下其實看不太清楚瓶子上都貼着什麽标簽、寫着什麽字,但并不妨礙沈清蘭一眼就認出來了。
是祛疤膏,和兩年前他特意送到申州給自己的祛疤膏一樣。
沈清蘭久久無語。
沈之逸輕聲道,“子淵今天進宮帶回來的。”
“嗯。”沈清蘭低低地應個聲,心口生出一團火,暖暖的、明亮的,就連一陣寒風恰好刮過,也不覺得冷了。
“子淵說,姑娘家都是愛美的……”沈之逸的聲音也越來越低,最後幹脆完全聽不見了,當沈清蘭覺察到異常去看時,只見兄長一臉自責、愧疚難當。
“大哥。”
沈之逸擺擺手,簌簌風聲中傳來微微哽咽,“大哥沒用,沒有保護好蘭兒。”
“這……這怎能怪大哥?”沈清蘭吓一跳。
“大哥若是能守在蘭兒身邊,又怎會讓蘭兒受這麽多苦?就連這藥……也得靠子淵才能……”
沈清蘭聽了這自責的話,心都揪得生疼,“大哥,別說了,人心難測,防不勝防,大哥已經是天底下最好的大哥了。”
沈之逸澀澀笑了笑,嘆了口氣,“我的妹妹也是天底下最好的妹妹。”
送走沈之逸,沈清蘭捧着錦囊回屋,讓碧玉幫忙抹藥,适才,兄妹倆在門外的對話,碧玉一門之隔也都聽到,輕聲道,“小姐,還有個事,婢子沒跟您說呢。”
“何事?”
“昨晚,您睡下後,婢子和秋月去找趙媽媽取毛氈,路過大少爺房前,聽到大少爺訓斥二少爺呢,就說二少爺都到了小姐跟前了,還能眼睜睜看着小姐受傷,還讓小姐叫了這麽多年的哥哥,怎的還有臉做哥哥?罵得可兇了,二少爺一字兒也不敢吭。”
沈清蘭俯身在床,臉陷進枕頭裏,閉上眼,淚水都沁入枕巾去了,此生能有這樣兩個哥哥,自己何等有幸?
次日淩晨天剛蒙蒙亮,沈清蘭就醒了,屋裏燭光清幽,屋外風過廊前,四下裏一片靜谧,叫人越發清醒,睡是睡不着了,索性叫上秋月去廚房,她想親自下廚,為家人一頓早點。
碧玉一邊勸阻,又一邊給她整理披風。
“昨夜裏起了大風,現在正冷着,小姐還是躺着的好,您說要做什麽,婢子去做就是,昨天婢子列了個清單,把平時太太、小姐愛吃的食物都讓人買了,現在廚房裏樣樣材料都有,婢子也做得。”
沈清蘭笑着搖頭,自己開了門往外去。
“反正睡不着了,躺着也無趣,我也好久沒下廚了,權當練練手吧。”
冬梅見了,也跟上來。
“要這麽多人做什麽?你們還眯會去。”
誰肯回去?
碧玉笑,“小姐下廚幹活呢,讓婢子們睡懶覺?哪有這樣的道理?走吧走吧,都去,能幫忙就幫忙,幫不上就說會話,熱鬧熱鬧也好。”
幾人都笑。
院子統共沒多大,因此,廚房離得不算遠,主仆幾個不願驚動大家休息,言行輕巧,穿過一小門往後,迎面就是廚房,看來廚娘還沒起來,裏頭黑黢黢的。
廚房門口是一排石板路,幽幽晨光中泛出青色的光,冬梅怕石板上結了冰,走到前頭試探,踩了幾步,覺得平穩,才招手讓其他人過來。
兩扇木板門掩着,沒上鎖。
冬梅剛伸手去推,突然,“吱呀”一聲,門板往裏打開,緊接着一團黑影以極快的速度從門縫裏沖出來,毫無懸念地往冬梅身上撞去。
變故于陡然間發生,那黑影顯然也沒料想門外有人,這麽急撞之下,冬梅和那黑影都吓一跳,同時發出一聲尖叫,一起摔倒在青石板上。
“誰!”
沈清蘭大喝一聲,疾步奔上前,被秋月一把拽住,“小姐小心!”碧玉則搶先去了。
那黑影大約是摔傻了,扭着冬梅趴在地上,擡頭看到面前站了好幾個人,呆了,直到碧玉撲過來将她揪住,她才一個激靈反應過來,劇烈掙紮,竟然力氣巨大,撲騰着站起來把碧玉推開兩步,跌跌撞撞地往外跑。
“還敢跑!”
碧玉氣得大罵,拔腿就追,冬梅也從地方爬起來,嘴裏咝咝的,一瘸一拐地跟上。
沈清蘭拉住她,“冬梅,你傷了哪裏?先別跑!秋月,你去幫碧玉!”
秋月猶豫,“小姐,還不知道怎麽回事呢,冬梅又摔傷了,婢子哪能再走開?”
“走!一起去!”沈清蘭一咬牙,把冬梅的胳膊往自己的肩頭一搭,攙着就走。
恰在此時,就聽一聲女子的慘叫破空響起,緊接着哀嚎不斷。
沈清蘭吓得臉都白了,以為是碧玉出事,拖着冬梅、拖着秋月就循着聲音跑去,幸好嚎叫聲接連不斷地傳來,再仔細聽一聽,就發現不是碧玉的聲音。
等沈清蘭等人趕到的時候,院子裏已經見好幾個人走動了,沈之逸和沈之潇也都過來了,幾個趙媽媽帶着春蘭連燈籠都沒提,行色匆匆進了側院。
沈清蘭跟上去。
“咦……小姐您看!”走在前面的秋月低頭拾起個東西,交給沈清蘭,“您看,人參。”
沈清蘭皺眉,再往前細看,發現不遠處還散落着什麽東西,過去一一撿了,竟都是名貴藥材。
秋月恨恨地罵道,“剛才那厮必是小偷!偷了廚房炖湯的藥材!”
“看看去。”
一進側院看到好幾個人圍着角門,沈之逸也站在那裏,沉聲喝問,“怎麽回事?”
碧玉的聲音從人群中傳來,滿是氣憤,“大少爺,這人大清早在廚房裏鬼鬼祟祟,見人就跑,還撞上了冬梅,婢子來抓她,差點被她打,要不是薛揚及時趕到,恐怕她就要從這角門逃跑。”
“大哥,二哥。”沈清蘭過去。
沈之逸和沈之潇都回頭來,沈之潇急道,“妹妹,這麽早,你出來做什麽?”
“我去廚房……”
沈之逸擺擺手,“早晨冷,蘭兒先回屋去暖和,趙媽媽,勞煩您把這人帶去前廳,好好審一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