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蕙慶公派人送來請帖, 到晉王府傳話的公主府的管家說:“我家公主後日備酒宴, 給晉王妃接風, 還請了幾位王妃公主京城世家名媛诰命夫人。”
“回去說我謝你家公主的,公主有心了。”
顧如約命厚賞公主府的管家。
蕙慶公主在京城上層圈子很活躍, 處事圓融,八面玲珑,跟京城世家交好, 因是公主,皇帝念其年輕守寡,平常多有賞賜。
這次,給晉王妃接風, 顧如約是主要客人。
顧如約去過幾次蕙慶公主府, 馬車停在公主府門外,顧如約跟蕙慶公主的關系親近, 但不因為關系好,就忘了禮數。
公主殿下的府邸, 朝廷官員到府門下馬, 乘轎的落轎。
沉香扶着顧如約下了馬車, 顧如約看公主府大門敞開迎客,朝裏面走。
這時, 一輛馬車在侍衛的簇擁下停在公主府門前, 馬車裏跳下一個侍女, 攙扶着王妃下了馬車。
侍女朝府門看, 說;“王妃, 前面好像是晉王妃。”
寧王妃看見顧如約的身影,已經進了大門,聲音微揚,“五弟妹!”
顧如約聽見身後有人喊,站住,回頭看是寧王妃李氏。
停住腳步等她。
寧王妃李氏跟顧如約平常沒有深交,一般場合下見面,沒有交談過。
寧王妃李氏趕上來,親熱地說:“我家王爺惦記五弟在西山孤寂,正想上山陪五弟住幾日,五弟閉關了,弟妹你一走,小半年了,給太後守靈期間,沒功夫閑聊,你不陪五弟,放心嗎?”
“我回了一趟娘家,剛回來,還沒看見晉王。”顧如約見人都是這套說辭。
“聽說五弟到西南封地後,邊關安定,皇上把五弟封在西南部,沒看錯人。”
“四嫂是不知道,年前西南瘟疫,雄關城的人口減少了一半,四嫂你是沒見那悲慘的場面,棺材鋪棺材賣光了,人染上疫病,還剩一口氣時,拖出去放在馬車上拉到城外,每戶人家都有在瘟疫中死了的親人,有的一家全死光了,我的貼身丫鬟四嫂見過叫桂香的得瘟疫死了,董庶妃也死了,姬側妃抱病晉王準回京城娘家,現在晉王府的姬妾去了一半,我以為這輩子都回不了京城了。”
寧王妃李氏嘆口氣,“瘟疫太可怕了,五弟妹,你跟着五弟受苦了。”
“總算熬過來了,爆發瘟疫時,我們阖府的人天天喝預防的湯藥,就這樣府裏還有染上疫病的。”
“西南疫情報到京城,你四哥跟皇上要求去西南赈濟,皇上說疫情嚴重,沒答應。”
兩人進了公主府,公主府侍女引着去後花園。
晉王蕭逸跟四皇子寧王蕭炟、七皇子慶王蕭暐關系走得近。
夫唱婦随,顧如約跟寧王妃李氏自然而然地親近。
酒宴設在花園清涼殿,顧如約和寧王妃李氏到時,安和公主蕭元華,明敬公主蕭榮華已經到了。
明敬公主蕭榮華性格爽朗,看見顧如約笑着說:“五皇嫂,我們今日可都是沾你光。”
顧如約笑道;“公主大駕能來,是賞臉。”
惠慶公主蕭寶貞正跟武安侯府少夫人和衛将軍夫人說話,回頭看見她,笑着招呼,“五皇嫂,我剛才還說,給你接風,你倒沉得住氣,說曹操曹操就到了。”
“公主給我接風,我敢不早來。”
蕭寶貞正色問;“顧太醫可好?怎麽沒跟你們一起回京。”
晉王蕭逸本來沒打算留在京城,守孝完了準備回西南,顧仲方等人留在西南。
顧如約看蕭寶貞對二哥有些情分,說:“西南瘟疫剛過,城中和軍中還有不
少病患,顧太醫忙得腳不沾地,這次瘟疫如果沒有顧太醫,雄關城就變成一座空城,瘟疫死了的命薄,等不到顧太醫研究出治療瘟疫的新藥。”
蕭寶貞不加掩飾地埋怨說;“太醫院那麽多人,五哥偏偏要顧太醫,顧太醫随着你們去不開化的地方。”
“顧太醫在太醫院裏醫術最高,晉王當然帶顧太醫随行去封地,如果不是顧太醫,西南這場瘟疫死的人更多。”
西南偏遠經濟落後,異族雜居,距離中原遠,接觸少,所以京城裏的人以為西南生存條件惡劣,居住深山老林,與豺狼虎豹為伍,不懂中原禮數。
其實她們是根深蒂固的偏見,
“五弟妹回娘家住多少日子?”安和公主蕭元華問。
“住了月餘,本想回娘家看一眼,然後返京,誰知到娘家就病倒了,這次病的厲害,住在娘家養病。”
安和公主蕭元華說;“西南煙瘴之地着實可怕。”
“是呀!發配去西南的官員,氣候不适應,夏季濕熱,森林中蚊蟲多,不少人到了那裏後害病,有的人一輩子沒有離開,最後死在那裏,臨死前念念不忘京城。
安和公主蕭元華心腸軟,“別提了,我聽着害怕。”
蕙慶公主宴請的客人陸續到了,有丞相府的王姑娘,吏部尚書府的許姑娘,
誠意伯嫡女魏成玉,還有幾位京城名媛。
慶王妃傅念卿和懷王妃楮氏一起來了,顧如約看見楮氏,迎過去,“三皇嫂一向身體可好?”
楮氏道;“太醫調理了一陣子,現在身體大好了。”
楮氏上下打量她,“五弟妹,不是寶貞說給你接風,我還不知道你回京城了。”
“我剛回來不久,還跟七弟妹說,去看三皇嫂,今日見了,三嫂氣色很好,我就放心了。”
宴請的人都到齊了,侍女們魚貫而入,蕙慶公主宴客極講究,用金銀器皿,瑪瑙玉器等。
掀開一道道菜肴,衆人一看,瑪瑙荷葉邊盤子裏盛着蹄子清羹、魚辣羹、雞羹、豬大骨清羹,主食,炙焦金花餅、白肉胡餅、豬胰胡餅、和菜餅等
明敬公主蕭榮華看着白肉胡餅,“太膩了。”
蕙安公主指着桌上吃食,“這是我派人從街上買來的,讓你們開眼界,保管你們沒吃過美食。”
寧王妃李氏說:“敢情你請我們圖省事。”
“你們先吃,吃完在發言。”蕙安公主催促道。
衆人在她勸說下,就着清羹吃胡餅,白肉胡餅不覺油膩。
顧如約吃了一個和菜餅,舀了幾勺蹄子清羹。
衆人對碧玉盞裏盛着的鹵梅水,姜蜜水,木瓜汁、金橘雪泡冰水感興趣。
京城盛夏高溫,衆人看冰塊漂浮在甜水裏,精神一震。
慧慶公主提醒說;“吃油膩的東西,不能喝冰水,喝熱茶解暑。”
寧王妃李氏打着扇子,看幾眼,忍住沒端起來喝,“不能喝冰水,你上這些冰水饞我們,直接上熱茶不就得了。”
侍女們端上熱茶。
別人喝熱茶,唯有明敬公主蕭榮華不信這個邪,端起加冰梅花酒,“我不忌口,從不為難自己。”
懷王妃楮氏說:“公主年輕,等老了,就知道了。”
蕭榮華端起一杯涼水,笑說;“好像你多老似的。”
懷王妃楮氏說:“我這不是常年身體不好,什麽都不敢吃,夏季吃兩口西瓜,還不能吃井水湃過的,等身體糟蹋壞了,就後悔貪食。”
顧如約喝熱茶,寧王妃李氏說;“你看五弟妹就知道保養身體。”
顧如約說;“天熱喝熱茶,出一身汗,自然就涼快了,熱茶暖胃。”
慶王妃傅念卿端起一盅熱茶,送到嘴邊又放下,說:“我還是喝溫水。”
寧王妃李氏端起涼水,“我喝幾口,解解饞。”
清涼殿裏四角鎮着冰塊,幾個王妃手執宮扇,嚷着熱。
顧如約趁機說:“我們京城外有個莊子,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綠樹濃蔭,比京城涼快多了,我跟晉王殿下說,請大家到莊子裏住兩日。”
蕙慶公主一聽來了興致,“你們還有避暑的莊子,我怎麽沒聽五哥說。”
“藏在深山人不識,我們這個莊子,我就去過一次。”
蕙慶公主說;“晉王妃請我們去莊上避暑,今日說定了,在座的各位一個人不能落下,不許告假。”
衆人響應,定下後日出京避暑。
顧如約順利地完成了晉王計劃的第一步。
出行這日,明敬公主蕭榮華,惠慶公主蕭寶貞,丞相府王姑娘,吏部尚書許姑娘,誠意伯嫡女魏成玉,武安侯府少夫人,衛将軍夫人等人騎馬,剩下的人乘坐馬車。
懷王蕭祜和慶王蕭暐随行帶人護衛一幹女眷。
九皇子惠王蕭琰也跟來了。
丞相府和吏部尚書府的兩位公子也跟來湊熱鬧。
一行人浩浩蕩蕩經過京城街道,形成一道風景,引來不少百姓圍觀。
顧如約跟慶王妃傅念卿乘坐一輛馬車。
一行人出了京城北門,馬車行駛五六裏路,拐彎朝西行駛。
顧如約記得這條路,雖然只來過一次,當時心情緊張,默記住這條通往山莊的路。
望眼延綿群山,前方山巒一望無際,傅念卿看馬車朝深山裏走,問:“你們家這個莊子還有多遠?”
“不遠了,過了前面的山,就能看見了。”
丞相王維昌之子王牧手搭涼棚,“前面高山擋住去路,山莊在哪裏?”
懷王蕭祜放眼望去,“五弟妹,五弟什麽時候在這裏建的莊子,我怎麽都不知道。”
馬車裏顧如約的聲音傳出來, “我也不知道,我來過一次,模糊記得路。”
慶王蕭暐騎馬走在前面停住,前方高聳入雲的峭壁,尚書府許公子驚呼,“還以為走到絕路,原來這裏能過去。”
峭壁中間像用斧子從中砍斷,中間一條狹窄的路,只能通過一輛馬車。
行進速度放慢,經過峭壁時,一股涼風撲面而來,頓覺涼爽宜人。
明敬公主蕭榮華望着高聳入雲的峭壁,問:“五皇嫂,五哥這地方怎麽選的,不熟悉地形容易迷路,深山裏一時半刻轉悠不出來。”
這就是蕭逸選這個地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