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點頭,“另外,婢子剛才回來的路上,湊巧遇上王安叔和胡澤,他們剛好從太太那出來,王安叔當時說了句什麽‘……姚太太姓什麽’,胡澤搖頭,說‘無人知曉’,本來嘛,外人姓什麽不重要,但是無人知曉就很奇怪了。”
沈清蘭也覺得詫異,生于官員之家,她耳濡目染,多少知道些姻親裙帶的重要性,大家在相互打探消息時,除了男方族親和師生同窗,也一樣需要了解女眷的娘家背景,姚家雖然從商,但生意做到姚勝這個份上,誰也不能輕視,姚太太也同樣引人矚目。
自來姻緣講究門當戶對,無論是貴胄名門,還是山野小戶,無不如此,姚大財主的妻子家世,當然也值得許多人猜測、探詢。
一般情況下,家庭背景不是什麽秘密,甚至有很多人都巴不得主動擺到臺面上,來增加自己吸引目光的籌碼,像姚太太這種“無人知曉”的,着實罕見。
“不知,便不知吧。”
沈清蘭奇怪歸奇怪,卻沒那個非要追查的心,既然被刻意藏匿,自有人家的用意,反正沒影響自己,何必在意?
碧玉見她沒話交代了,就退出去。
偏想沈清蘭又說一句,“往後有事,知道要回來晚,就叫上薛揚吧,這次是我考慮不周。”
“……”碧玉呆住,滿臉通紅。
沈清蘭笑,“明天把燈籠還給人家,你拿了過來,他就沒有了。”
碧玉低着頭跑了。
沈清蘭又是一笑,心裏想着他們倆的事,既然彼此有意,不如就把親事定下來,也省得偷偷摸摸的,叫別人看見了傳出不好聽,轉又發愁,薛揚是衛長鈞身邊的人,這親事是否需要他點頭?如果需要,怕還得等上幾個月,另外,林氏怕不會同意吧?
過了一會,翡翠進來送茶,見她以肘撐着下巴,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就問在想什麽。
沈清蘭笑,“在想,該把碧玉嫁出去了。”
翡翠一聽,頓時興奮起來,“小姐說的是,是該嫁出去了,小姐明天就和薛揚去提嗎?”
沈清蘭“撲哧”笑道,“哪有這麽倉促的?我得好好想想。”
“先訂了親,往後仍住在府裏,再慢慢地張羅,這就不急了。”翡翠看起來比自己出嫁還激動,“小姐和太太說過了嗎?”
“沒有。”沈清蘭有些發愁,“我有些擔心。”
“小姐怕太太不肯嗎?不應該呀,當初碧玉和薛揚的婚事不是太太親口說的嗎?”
沈清蘭苦笑,“你又不是不知道,當時那情景……現在,時過境遷,咱們都離開申州了,那些話還做得數嗎?何況……”
何況,他是衛長鈞的人。
翌日,沈清蘭略略收拾,帶着碧玉出門,翡翠被留在家裏,一百個不樂意,被碧玉諷道,“你昨天跟着小姐出去一整天,也就吃了一整天,好在姚家富裕,不怕你這羅漢肚,今兒在外逛,可沒有昨天那個排場,你還是在家消食的好。”
翡翠跳腳回敬,“你別笑話我,打量我不知道,小姐讓你去,不過是因為薛揚也在,要給你牽根線罷了,等你嫁過去,成了薛揚的屋裏人,就顧不上小姐了,往後天天都是我跟着。”
氣得碧玉撸袖子就要打人,兩人在院子裏一追一跑,鬧得不可開交。
等上了車,碧玉就拉下了臉,悶聲道,“小姐真的不要婢子了?”
沈清蘭詫異,“哪裏來的話?”
“翡翠說的,說您要把婢子嫁了,就去人家那了。”
沈清蘭笑,“怎麽?你這是看不上薛揚?”
碧玉漲着一張大紅臉,“不是看不上,是不想離開小姐,如果嫁了人就必須離開小姐,那婢子就不嫁了。”
“翡翠逗你的話你也信?”沈清蘭失笑,“我這裏,你想住就住,住到什麽時候都行。”
碧玉這才臉上放晴,沉默片刻,又問,“小姐,您是不是準備跟太太提婢子的事啊?”
沈清蘭訝異,笑她,“怎麽?今天不害臊了?”
“婢子一心為小姐着想呢,小姐還笑話婢子。”碧玉捂着臉,嫣紅的臉皮從雪白的指縫裏透出來,十分好看。
沈清蘭看着,心裏突然舍不得,自己從小到大一直陪着的人,雖說是個丫頭,可也從沒吃過苦、受過屈,青蔥白玉一樣的姑娘就要送給那個傻憨傻憨的兵伢子了?
碧玉見她笑而不語,不知她在琢磨什麽,索性鼓起勇氣直接解釋,“婢子覺得,小姐還是先把這事放一放,免得太太多心,反而影響到小姐和……”
沈清蘭不接話,就瞅着她笑,笑得她憋不住,也不理沈清蘭,背對她撩起簾子看外面,誰知又不偏不巧看到薛揚百無聊賴地走在馬車附近,感知到簾子動靜,也正好偏頭來看,四目相對,薛揚呆了呆,碧玉沖他狠狠一瞪眼,撂下簾子。
約好見面的地點是一家裝潢雅致的茶樓,沈清蘭直接過去,一下車就見着了等在門口的丫頭,正是昨天跟在徐嫣芸身邊那個,在她的引路下,進店、入雅間。
“沈姐姐。”徐嫣芸今天換了身桃紅衣裳,高髻玉釵,原本中人之姿也襯出幾分麗色。
屋裏暖和,沈清蘭解了披風入座,欣然打量房間,笑道,“你真會挑地方,這裏布置得不遜閨閣。”
“沈姐姐喜歡就好。”徐嫣芸殷勤說道,“本來想陪姐姐去城外走一走,奈何這會兒起了風,怕姐姐着涼,不如先在這喝會茶,晚些風停再去?”
沈清蘭颔首,“來日方長,不急在一時,咱們今天喝喝茶,在城裏轉轉也很好。”防人之心不可無。
剛才自己上樓時,借着提裙的動作回首,看到薛揚和莫安一前一後地跟進來,心頭安穩,但要是出了城,人煙稀少、無遮無攔,他們倆也不方便跟随。
徐嫣芸也不好堅持,一面吩咐丫頭去喚茶樓夥計,一面詢問沈清蘭的喜好。
沈清蘭笑,“全憑推薦。”